环境科学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一、专业特色
本专业员工应掌握环境生态学、环境化学、环境生物学、环境监测、环境影响评价、环境规划、环境管理、污水处理、固体废物处理、大气污染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在个人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,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和研究、开发和管理等能力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本理论、知识和技能,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,能在相关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高级环境保护人才,以及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。
三、毕业要求
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1.较系统地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,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;
2.有较强的环境监测、环境影响评价、污水处理工艺设计的能力;
3.掌握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,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;
4.具有较高的思想、文化、心理和身体素质,具备较强适应能力、协调能力、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四、核心课程
环境学概论、环境地学、环境生物学、环境生态学、环境管理与环境法、环境规划学。
五、学制与学位
1.学制:两年
2.学位:理学学位
3.毕业总学分:80学分
六、学时学分
(一)学时学分构成表
| 课程类别
| 课程门数(周)
| 学时
| 学分
| 备注
|
通识教育课程
| 公共必修课
| 3
| 160
| 10
|
|
公共选修课
| 2
| 30
| 2
|
|
专业教育课程
| 专业必修
| 8
| 432
| 27
|
|
专业选修
| 4-6
| 336
| 21
|
|
实践类课程
| 入学教育
|
| 1周
|
| 第一学期
|
毕业教育
|
| 1周
|
| 第四学期
|
生产劳动
|
| [24]
|
|
|
社会实践、社会调查
|
| [2周]
|
| 假期进行
|
课程设计
|
| 3周
| 3
|
|
课程见习
|
| 3周
| 3
|
|
毕业实习
|
| 8周
| 8
|
|
毕业论文(设计)
|
| 6周
| 6
|
|
第二课堂
|
|
| [2]
| 2
|
备注:1.根据根据《伟德手机版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实施管理办法(试行)》执行。
2.“[]”内设置的学分不计入最低毕业总学分。
(二)课程结构比例
1.必修课 57 学分,占 71.25 %
2.选修课 23学分,占 28.75%
3.实践教学 30 学分,占 37.5 %(注:实践教学学分=实践类课程学分+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学分)
七、指导性教学计划表
(一)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计划表
课程
类别
| 课程编号
| 课程名称
| 学分
| 总学时分配
|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
| 考核方式
| 开课单位
| 备注
|
总学时
| 理论
| 研究性学习
| 实践(实验)
| 一
| 二
| 三
| 四
| 考试
| 考查
|
公共必修课程
| 2104GB001
|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
| 3
| 48
| 40
| 8
|
| √
|
|
| √
|
| 马克思主义学院
| 1
|
2102GB001
|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
| 3
| 48
| 40
| 8
|
|
|
|
|
|
|
|
2106GB001
| 形势与政策
| [1]
| [40]
|
|
|
|
|
|
|
|
| √
|
|
2202GB0A4
| 大学英语(四)
| 4
| 64
| 64
|
|
| √
|
|
|
| √
|
| 大外部
|
|
公共选修课程
|
|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
| 2
| 30
|
|
|
|
|
|
|
|
|
| 各学院
| 2
|
|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
|
|
|
|
|
|
|
|
|
|
| 艺术欣赏与体育健康
|
|
|
|
|
|
|
|
|
|
| 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
|
|
|
|
|
|
|
|
|
|
| 生命关怀与成长教育
|
|
|
|
|
|
|
|
|
|
实践类课程
| 90001
| 入学教育
|
| 1周
|
|
|
| 1周
|
|
|
|
|
|
|
|
90002
| 毕业教育
|
| 1周
|
|
|
|
|
|
| 1周
|
|
|
|
|
90003
| 生产劳动
|
| [24]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90005
| 健康教育
|
| [4]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90006
| 社会实践、社会调查
|
| [2周]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课程设计
| 3
| 3周
|
|
|
| 3周
|
|
|
|
| √
|
|
|
| 课程见习
| 3
| 3周
|
|
|
| 1周
| 2周
|
|
|
| √
|
|
|
| 毕业实习
| 8
| 8周
|
|
|
|
|
| 8周
|
|
| √
|
|
|
| 毕业论文(设计)
| 6
| 6周
|
|
|
|
|
|
| 6周
|
| √
|
|
|
备注 1.课程设计为3周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。课程见习共3周,包括:《环境生态学》实习1周,第一学期完成;《环境地学》1周,第2学期完成;环境工程综合实习(《水污染控制工程》、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》、《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》3门课程)共实习1周,第2学期完成。
2.实践教学包含网络教学,由教师指导,员工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。
3.员工在校期间需修满2个公共选修课学分。
(二)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计划表
课程
类别
| 课程编号
| 课程名称
| 学分
| 总学时分配
|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
| 考核
方式
| 开课
单位
| 备注
|
总学时
| 理论
| 研究性学习
| 实践(实验)
| 一
| 二
| 三
| 四
| 考试
| 考查
|
|
|
专业必修课程
| 学科基础课程
| 2601ZB010
| 工程制图
| 4
| 64
| 56
|
| 8
| 4
|
|
|
| √
|
|
|
|
2601ZB013
| 计算机辅助设计
| 3
| 48
| 24
|
| 24
| 3
|
|
|
|
| √
|
|
|
专业核心课程
| 2601ZB003
| 环境学概论◆
| 3
| 48
| 48
|
|
| 3
|
|
|
| √
|
|
|
|
2601ZB004
| 环境地学
| 4
| 64
| 64
|
|
|
| 5
|
|
| √
|
|
|
|
2601ZB006
| 环境生物学
| 5
| 80
| 56
|
| 24
|
| 5
|
|
| √
|
|
|
|
2601ZB005
| 环境生态学
| 3
| 48
| 48
|
|
| 4
|
|
|
| √
|
|
|
|
2601ZB015
| 环境管理与环境法
| 3
| 48
| 48
|
|
|
| 4
|
|
| √
|
|
|
|
2601ZB016
| 环境规划学
| 2
| 32
| 32
|
|
|
| 2
|
|
| √
|
|
|
|
专
业
选
修
课
程
| 环境监测
| 2601ZX055
| 环境化学
| 5
| 80
| 60
|
| 20
|
| 5
|
|
| √
|
|
|
|
2603ZX005
| 环境监测
| 8
| 128
| 80
|
| 48
| 9
|
|
|
| √
|
|
|
|
环境影响评价
| 2601ZX056
| 环境影响评价
| 4
| 64
| 48
|
| 16
| 4
|
|
|
| √
|
|
|
|
2601ZX057
|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
| 2
| 32
| 32
|
|
|
| 2
|
|
|
| √
|
|
|
水污染控制
| 2601ZX007
| 水污染控制工程
| 4
| 64
| 48
|
| 16
|
| 4
|
|
| √
|
|
|
|
环境工程设计
| 2601ZX008
|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
| 4
| 64
| 48
|
| 16
|
| 4
|
|
| √
|
|
|
|
2601ZX048
| 物理性污染控制
| 2
| 32
| 28
|
| 4
|
| 2
|
|
| √
|
|
|
|
2601ZX010
|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
| 2
| 32
| 28
|
| 4
|
| 2
|
|
| √
|
|
|
|
八、修读指导
1.◆代表双语教学课程。
2.员工毕业前必须完成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、课程见习。
3.毕业实习可以采取员工集中实习和部分员工自主实习方式。
4.本科毕业论文实行全检制度,按照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的员工方能毕业。
环境工程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一、专业特色
本专业员工应掌握环境工程、环境影响评价、生态工程学、环境微生物学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在个人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,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和教学、研究、开发和管理等能力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基本理论、知识和技能,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,能在相关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计、污染治理设施的调试与运行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高级环保人才,以及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。
三、毕业要求
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1.掌握化学、计算机等基础课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;
2.较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,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;
3.有较强的环境工程设计、污染治理设施的调试与运行、环境监测的能力;
5.掌握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,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;
6.具有较高的思想、文化、心理和身体素质,具备较强适应能力、协调能力、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四、核心课程
环境工程CAD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、环境工程原理。
五、学制与学位
1.学制:两年
2.学位:工学学士
3.毕业总学分:80学分
六、学时学分
(一)学时学分构成表
| 课程类别
| 课程门数(周)
| 学时
| 学分
| 备注
|
通识教育课程
| 公共必修课
| 2
| 112
| 10
|
|
公共选修课
| 2
| 30
| 2
|
|
专业教育课程
| 专业必修
| 4
| 224
| 14
|
|
专业选修
| 9
| 528
| 33
|
|
实践类课程
| 入学教育
|
| 1周
|
| 第一学期
|
毕业教育
|
| 1周
|
| 第四学期
|
生产劳动
|
| [24]
|
|
|
社会实践、社会调查
|
| [2周]
|
| 假期进行
|
课程设计
|
| 4周
| 4
|
|
课程见习
|
| 1周
| 1
|
|
毕业实习
|
| 6周
| 6
|
|
毕业论文(设计)
|
| 10周
| 10
|
|
第二课堂
|
|
| [2]
| 2
|
备注:1.根据根据《伟德手机版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实施管理办法(试行)》执行。
2.“[]”内设置的学分不计入最低毕业总学分。
(二)课程结构比例
1.必修课 45 学分,占 56.25 %
2.选修课 35 学分,占 43.75 %
3.实践教学 33.75 学分,占 42.19 %(注:实践教学学分=实践类课程学分+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学分)
七、指导性教学计划表
(一)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计划表
课程
类别
| 课程编号
| 课程名称
| 学分
| 总学时分配
|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
| 考核方式
| 开课单位
| 备注
|
总学时
| 理论
| 研究性学习
| 实践(实验)
| 一
| 二
| 三
| 四
| 考试
| 考查
|
公共必修课程
| 2104GB001
|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
| 3
| 48
| 40
| 8
| 3
|
|
|
| √
|
| 马克思主义学院
| 1
|
2102GB001
|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
| 3
| 48
| 40
|
| 8
| 3
|
|
|
|
|
|
|
2106GB001
| 形势与政策
| [1]
| [40]
|
|
|
|
|
|
|
|
|
|
|
2202GB0A4
| 大学英语(四)
| 4
| 64
| 64
|
|
|
| √
|
|
| √
|
| 大外部
|
|
公共选修课程
|
|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
| 2
| 30
|
|
|
|
|
|
|
|
|
| 各学院
| 2
|
|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
|
|
|
|
|
|
|
|
|
|
| 艺术欣赏与体育健康
|
|
|
|
|
|
|
|
|
|
| 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
|
|
|
|
|
|
|
|
|
|
| 生命关怀与成长教育
|
|
|
|
|
|
|
|
|
|
实践类课程
| 90001
| 入学教育
|
| 1周
|
|
|
| 1周
|
|
|
|
|
|
|
|
90002
| 毕业教育
|
| 1周
|
|
|
|
|
|
| 1周
|
|
|
|
|
90003
| 生产劳动
|
| [24]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90005
| 健康教育
|
| [4]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90006
| 社会实践、社会调查
|
| [2周]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课程设计
| 4
| 4周
|
|
|
|
| 4周
|
|
|
| √
|
|
|
| 课程见习
| 1
| 1周
|
|
|
|
| 1周
|
|
|
| √
|
|
|
| 毕业实习
| 6
| 6周
|
|
|
|
|
| 6周
|
|
| √
|
|
|
| 毕业论文(设计)
| 10
| 10周
|
|
|
|
|
|
| 10周
|
| √
|
|
|
备注 1.课程设计为4周的环境工程设计。课程见习1周,为环境工程综合实习(《水污染控制工程》、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》、《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》3门课程)共1周。
2.实践教学包含网络教学,由教师指导,员工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。
3.员工在校期间需修满2个公共选修课学分。
(二)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计划表
课程
类别
| 课程编号
| 课程名称
| 学分
| 总学时分配
|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
| 考核
方式
| 开课
单位
| 备注
|
总学时
| 理论
| 研究性学习
| 实践(实验)
| 一
| 二
| 三
| 四
| 考试
| 考查
|
专业必修课程
| 学科基础课程
| 2603ZB004
| 工程制图
| 4
| 64
| 56
|
| 8
| 4
|
|
|
| √
|
|
|
|
专业核心课程
| 2603ZB016
| 环境工程CAD
| 3
| 48
| 24
|
| 24
| 3
|
|
|
|
| √
|
|
|
2603ZB007
|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
| 3
| 48
| 32
|
| 16
|
| 3
|
|
| √
|
|
|
|
2603ZB006
| 环境工程原理
| 4
| 64
| 64
|
|
|
| 4
|
|
| √
|
|
|
|
专
业
选
修
课
程
| 环境监测
| 2603ZX005
| 环境监测
| 8
| 128
| 80
|
| 48
| 8
|
|
|
| √
|
|
|
|
2603ZX003
| 环境化学
| 5
| 80
| 60
|
| 20
|
| 5
|
|
| √
|
|
|
|
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
| 2603ZX009
| 给排水工程
| 2
| 32
| 32
|
|
| 2
|
|
|
|
| √
|
|
|
2603ZX007
| 水污染控制工程
| 4
| 64
| 48
|
| 16
|
| 4
|
|
| √
|
|
|
|
2603ZX008
|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
| 2
| 32
| 32
|
|
|
| 2
|
|
| √
|
|
|
|
环境影响评价
| 2603ZX014
| 环境管理与规划
| 3
| 48
| 48
|
|
| 3
|
|
|
| √
|
|
|
|
2603ZX011
| 环境影响评价
| 4
| 64
| 48
|
| 16
| 4
|
|
|
| √
|
|
|
|
环境工程设计
| 2603ZX016
|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
| 4
| 64
| 48
|
| 16
|
| 4
|
|
| √
|
|
|
|
2603ZX018
|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
| 3
| 48
| 40
|
| 8
|
| 3
|
|
| √
|
|
|
|
2603ZX017
| 物理性污染控制
| 3
| 48
| 40
|
| 8
|
| 3
|
|
| √
|
|
|
|
八、修读指导
1.员工毕业前必须完成并通过环境工程设计、课程见习。
2.毕业实习可以采取员工集中实习和部分员工自主实习方式。
3.本科毕业论文实行全检制度,按照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的员工方能毕业。